Model3首先已经被排除了。
最近这一段时间又有新人上来就问有没有刻度版SX-70,目标明确,一看就是被网文误导了。同时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人在讨论区吹刻度版。但是并没有什么具体理由,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句话:刻度版用料扎实、做工好,Alpha1是JS炒起来的,价格虚高。
屁嘞。
我用严谨的态度重复一下本文标题:时至今日,Original SX-70刻度版是所有SX-70相机里面最烂的,没有之一。
下面摆事实讲道理,从后期维修保养角度分析一下。
这是之前我们整理的一张图(含SLR680、690):
(点击看大图)
本文讨论的Original SX-70如下图圈出,简称Original或者O版70,出厂时间为1973~1976年,:
刻度版70又分磨砂屏和刻度版两种。
注:如果你看过SX-70和兰德博士的故事,你会知道其实工程师们一开始设计的SX-70就是裂像屏,但是兰德博士坚持要磨砂屏,因为他不希望用户在拍摄时被裂像圈干扰,他希望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就是用户从取景器里面看到的图像(大致意思如此)。后来拗不过用户吐槽,时隔不久(大概1974年中后期)新出厂的Original全部改成了裂像屏。磨砂屏用户可以免费更换成裂像屏,所有返厂维修的磨砂屏也会被换成裂像屏——所以现在流传到市面上,历经40多年还能正常使用的磨砂屏就变得非常少了。
另注:Alpha型全部是裂像屏,Sonar、680、690全部是磨砂屏。
本文对比的是刻度版70、数字版70、Alpha1。你在市面上看到的(从正面看)99%的黄色饰皮、银色机身,都是这三种机型。
网上关于刻度版70做工好的都市传说就这两句:
1、拉丝面板,用料扎实做工好;
2、机头与机身之间是金属管线,不容易断掉,
其他理由好像没了吧?这一看就是没玩过几台(且没拆过几台)SX-70的人说出来的话,对SX-70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。
反驳一:
拉丝和磨砂只是电镀工艺上的区别,机壳里面都是塑料。拉丝面板确实不容易留指纹。但是拉丝面板锈起来就很难看了……而且很难弄干净。比如这样: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下方高能预警
下方高能预警
下方高能预警
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
这是一个极端案例哈,一般不会锈到这么严重的。外壳状态这么差的机子在本社一般都是被拆掉,取里面零件用了,外壳直接丢掉。
反驳二:
用料扎实,做工好 吗?
我对扎实的理解是……能实心的就不用空心的。是这个意思?
采样称重了店里20台刻度版、数字版和5台Alpha1,刻度版平均重量是680g。Alpha1平均重量是650g,数字版介于中间。
SX-70全拆开后一一对比,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偷工减料的地方。重量相差在哪里?
刻度版70的机头座是金属座(铝),从数字版70开始之后所有机型的机头座都改成了塑料。
打开下巴就能看到了,银色的是铝座,黑色的是塑料座。
刻度版70的镜头是金属筒,后组可以取下来;数字版70的镜头有金属筒也有塑料筒,塑料后组座不能拆下来。Alpha型有金属筒也有塑料筒(我个人觉得就是生产70时没用完的零件给了Alpha用),Sonar和SLR680的镜头都是塑料筒。
反驳三:
机头与机身之间连接线是金属管线,不容易断掉。
刻度版70排线是金属管线,里面包着7根胶皮电线(最最最早期是8根线)。
从数字版70开始所有机型的排线都改成了FPC软排线。
金属管线确实不容易断掉,但现实中FPC排线也很少遇到人为弄断。我修了这八、九年的SX-70,再加上我们售出的,经手大概2、3千台70系,遇到过FPC排线断掉的情况不超过10次。另有几次是用户自己拆机然后扯坏了。连SLR690也沿用了同样的走位,所以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必要担心。
以上这些只是表面能看到的问题,让我深入说明一下刻度版SX-70到底有那些隐藏问题。
金属部件的大量使用,是福也是祸。
为啥?铁的容易生锈啊……铝也会氧化。
保存条件不好的刻度版70,金属筒的镜头座容易锈住,导致联动对焦轮无法转动,需要把镜头周围不少零件卸下来才能搞定。如果锈得很严重,需要先把电路板焊下来,然后才能把镜头筒整体拿下来拧开。
如果镜头座都锈了,说明保存条件不好;保存条件不好,镜头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,一般都是发霉的。
后来70镜头筒都改成塑料座,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。(这里不是说塑料座的镜头不会发霉,也会,只是机率没那么大。)
机头与机身之间的金属管线,其实不如FPC排线好用。
金属管线看着有点厉害,从维修角度来看,非常不好,原因在于胶皮线会老化。有时候一台机子毛病比较多,需要反复测试、焊接,胶皮线多次操作后,容易糊掉。
机身这部分的连接点间距比较大,还好操作一点,机头这边7个焊点,就比较考验技术了。
上图是没有动过的原始样子,焊过的没有这么整齐。
不光胶皮线容易糊掉,机身底部的印刷电路也容易焦掉。
或者脱胶,轻轻一撕就开了。
这样:
注意看铜版线都绿掉了——刻度版70的铜版线基本都是绿的,很少有例外。
下面这张拼图不是同一台70,是最近这两个月维修过的几台刻度版70集合,大家慢慢欣赏:
简直惨不忍睹。有一种补丁+补丁的感觉。反正我每次修到这种机子内心都是白眼翻上天,恨不得一把把它扯掉。
反观后期数字版70,印刷纸排线——我不知道专业上叫什么名字,反正正反两面都是一层纸,中间埋线——反复焊接使用后依然清清爽爽。
刻度版70马达轴容易崩掉。
刻度版70这一块的设计是这样的:马达弹簧+马达(塑料)轴+反光板联动杆。中间这个塑料轴是一个设计上的BUG,刻度版70的阑尾,热胀冷缩动不动就崩溃的小可爱。
小可爱长这个样子:
注意看上面它们上面已经有裂纹了,彻底裂掉只是时间问题。
从数字版70开始就改成了长轴联动,马达弹簧(短)+反光板联动杆(长):
马达轴崩掉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马达上的弹簧拉长,重新挂上去。十年前我也写过帖子解释,动手能力强的朋友应该都自己搞定了。下图就是一台修过的70,可以看到弹簧头有点大,有拔过的痕迹,长弹簧+短杆:
早期马达驱动控制器易老化,导致反光板弹不起来。
但是后来我又发现一个问题——不是我当年隐瞒没说,是我现在脑子开窍+技术进步了……马达弹簧拉长后,力矩会变长,马达需要提供更大的扭矩力,but很不幸,早期的马达驱动控制器(MOS驱动器)因为老化(也可能它这个型号本身设计参数就不行),有一小部分机子提供不了这么大的驱动力(输出电流不够吧),会导致反光板无力弹起。表示在拍照中的症状是:按下快门后,光圈闭合(取景器会黑掉),你感觉反光板动了一下,然后没有继续动,机子处于假死状态,再按快门也没有反应,如果用力上下摇晃机身(可能)可以把反光板摇上去,之后相纸会进行拍摄吐一张照片出来。因为摇晃,这张照片最后基本上是一张白花花的糊片。
拆下来看,就是这个圆形的东西它不行:
这个问题咋解决呢,换一个新的MOS驱动器?不是的,这个小圆钮东西我们也没办法测试,不可能找一堆逐个换上去试效果。塑料排线也铁定会烂掉。
解决办法就是把整个机身软排线换掉,换成后期的印刷纸排线,包括MOS驱动器和马达,整体全部换掉。
凡是机头用FPC排线的,机身都是用了这种纸质排线,美观大方好焊接,结实耐用不生锈。
新的马达,新的MOS驱动器,换完之后又是一条好汉。而且连接机头的7P软排线也好操作,心情别提多好了。
如果你的刻度版70在拍摄中有吐片不稳的情况——听马达声音,如果是不均匀的声音,有高有低断断续续——这一般也是因为MOS驱动器不给力导致——不过只要最后出片没有问题,就不用考虑更换,毕竟拆机也挺麻烦的。
光圈控制电磁铁坏了不方便更换
这东西兼具控制光圈和快门的功能。有好几个版本,最古早是长四脚,后来是短四脚,数字版开始都改成两脚。
四脚电磁铁里面有一个电阻(或者别的什么),会烧掉的可能性。两脚电磁铁没有这个问题,就正负两脚,控制光圈页片的打开和闭合。
其次,四脚电磁铁只有一个弹簧帮助回弹,而两脚电磁铁有两个弹簧,回弹更稳。
电磁铁回弹不好的表现包括(但不限于):相纸曝光不正确(过曝或者欠曝都有可能)、照片糊掉,或者取景器复明缓慢(或者过一会才复明)——每一次拍摄流程中电磁铁都要回弹两次——取景器复明缓慢也可能是两片光圈页片受潮相互粘住了,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。
两脚电磁铁:
主杆和副杆都有回弹弹簧。
古早长四脚电磁铁的里面也长得不一样,坏掉基本没得换。
这个电磁铁+早期的光圈页片,包括这块原始电路板,是配套的,和后期的设计都不太一样。注意看它的胶皮排线是8P的,8根线。上周有一台刻度版70送修,就是这个版本,还好我们攒的零件够多,找了一个给它替换,不然整个机头都要换掉了。
短四脚和两脚的都非常多了,坏了容易更换。
再补充一个小姿势:早期光圈页片是金属片,后来都改成塑料了。按快门后,快门声音比较清脆的是金属片。这种机子比较少——我没说好它好啊,也是有锈住的可能性的。
测光元件容易氧化
Original 70的主板前前后后有很多种,但是测光件前后就两个版本,一个是早期测光珠,另外就是一直用到SLR680的测光板。
最早磨砂屏刻度70(前面说过的长四脚电磁铁版本)的测光元件是一个测光珠:
这个测光珠确实很少有坏的,是磨砂屏刻度70的唯一优点——也可能是因为此版本70存世量太少,没有统计意义——换个角度想,这颗测光珠只用过一两版就被换掉了,70设计团队肯定也有他们的理由。
之后所有70的测光件都是一个小板子(光电二极管?),找了一个完美的给大家看看,长这个样子:
完美的很少,大部分长下面这样。表面氧化,刮干净表面后可以看到里面也有轻微氧化,但是处于可以使用状态:
像下面这种就没法用了,里外都是厚厚的氧化物,需要更换整个主板。故障的具体表现就是曝光补偿不管是全黑还是全白,快门速度都没有明显的区别,成像自然也是白花花:
鉴于这个元件的配置之后就没有变过,假定大家都在正常环境下保存相机,当然是后期出厂的机型更靠谱一点,SLR680>Sonar>Alpha>Original。实际拍摄中也是Alpha型测光好过Original型,数字版>刻度版。
数字版70机身细节上的小改进
换句话说就是:刻度版70机身上不完美的小地方
比如,机身背板与机身主体的链接法兰耳,刻度版70比较单薄:
如果相机受到撞击(相机屁股或者头朝下摔到硬地面这种程度),机身左侧这个位置容易断掉(或者机身背板的插销头断掉),临床症状就是装入相纸盒后相机没有任何反应了,黑卡也不吐。
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背板插销断掉了(上面箭头所指上下两处白色),机身不通电。
如果摔得很严重,机身右侧的链接也有断掉的可能:
右边这个位置不太明显,里面没有电路,即使断掉也可以硬撑着拍照。
后期机型在这两个位置都做了加强筋:
放一起对比一下,下面是刻度版:
数字版70(以及Alpha型)啥都好咯?
也不是。从数字版70开始,皮腔和机头背板是铆死的,如果机身背板或者皮腔出了问题——比如说刚才说到的背板插销掉了,或者皮腔破洞(严重的破洞,一般小洞直接补掉),则需要更换整个背板。这一点比较麻烦。680、690也是如此。
而刻度版70的皮腔是通过螺丝和背板连接的,可以拆下来。如下图,注意看相同位置是螺丝,箭头就不加了:
拆下来的皮腔长这个样子:
再次吐槽一下一塌糊涂的塑料纸排线……
总结
Original SX-70有如下这些主要部件有区别:
机头座、测光元件、四脚(光圈快门)电磁铁、光圈页片、金属镜头筒、胶皮排线、机身FPC电路板、塑料传动马达轴、马达MOS驱动器、机身连接法兰座。
我列了一个表格,分别给它们打分。打分原则:配置相同(故障率相当)不得分;两者相比明显更优的加1分,有一点优势+0.5分,有一点劣势的-0.5分。
显然刻度版没有啥优势。关键的测光、镜头、马达传动部分,都是数字版占优。Alpha1在数字版70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脚架接口和背带孔,所以Alpha1到底好不好大家应该心里有数了。
可能有人要问Model2它不也很烂吗,为什么不骂它?
不能完全这么说,Model2贴皮虽然普遍都烂掉了,但它里面不烂。
仔细对比官方给的参数,Model2与Original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贴皮不是真皮,以及塑料机壳没有镀金属,就便宜了45刀(当年价格)——这个差价和现在的市价也差不多,差500块钱。SX-70系里面性价比最高的就是Model2了,里外保养好重新贴皮的Model2白机、黑机是实用主义者不二之选。
以上,希望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认识,破除迷信,拥抱生活。= =
我写这篇文章也不怕大家会有心理阴影,本社出售的Original SX-70,不管哪个版本,在我们眼里都是一样的,都要经过客服们的反复测试、保养、实拍出片。售后常规保修1年,之后只要有问题,不管过了多少年,都可随时联系本社。
最后献上一个彩蛋。最近修机时遇到的,连续两次:
——END——